第5章 解释预言的原则


要恰当地解释圣经预言,必须知道预言的基本性质,解释预言的原则,预言的文体,包括预表和象征。我们已经讨论过预言的性质和先知的意识。预言的文体将在下一章讨论。现在我们来到本书最重要的一段——解释预言的原则。

所有保守派学者用来解释一般经文的原则,称为一般性的释经原则。问题是,这些一般性的释经原则,可否用于解释预言?

我们能肯定地说,圣经的预言是属于神启示的一部份,为要让我们了解,因此必须按照一般的文学规则来解释。Milton Terry说得很对:『正当我们充分欣赏预言的特性时,我们必须要把解释古代作品的大原则,同样用在预言的解释上。』

以下为一般的释经原则:

1.遵照语文的惯用法。
2. 勿犯历史文化的错误。
3. 一切解释要以基督为中心。
4. 注意上下文。
5.藉信仰的类比解释。
6.认识启示是渐进的。
7.每段经文只有一个解释。
8.采取最简单的选择。


 1. 遵照语文惯用法


神选择用来写圣经的语文媒介,包括措辞和概念,其正常文法的用法。所以解经者应当精通圣经语文的惯用法及文法形式。

一、字汇的研究

解经者首先要精通每一个字的研究。他应当能追溯每一个单元的字源,处理任何罕见的字。例如,以赛亚书廿一章,包含一些词像以拦、玛代、巴比伦、度玛、西珥、亚拉伯、底但和基达——这些都需要加以澄清。每个字的同义字,其意义也要考虑。还有,那些在圣经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字,也应当学习。

有时,为了赋与一个字新的意义,可能会失去该字的原始意义。也就是说,一些字经过几个世纪后,会改变它的意义。为这个缘故,解经者应当尽力找出,这些字在圣经当时的流行用法。研究圣经成语,这方面也相当重要。

请看以赛亚书十一14的预言,『他们要向西飞,扑在非利士人的肩头上......亚扪人也必顺服他们。』『非利士人的肩头』这句话,是圣经的一句成语,形容非利士的海岸,像肩膀一样地向海倾斜(参书十五11)。这个成语在以西结书廿五9也可看到(『摩押的肩头』),民数记卅四11(『基尼烈湖的肩头』),和其它的经文。

以赛亚预言的上下文,看出预言的时间,是当主『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馀剩的』(赛十一11),且将刑罚以色列的压迫者。这事将发生于千禧年国庆建立或开始的时候——而不是在整个国度的期间。若说它描写在千禧年的乱局中,复仇的以色列,按字面上说,抓住他们先前敌人的肩膀,就是误解了这项预言。

二、句法的研究

有了字汇的研究,解经者还要进一步研究句法或字的关连。字的位置、句中的子句,连接词、副词、介词的主要性,以及一个字的时态、语态、语气、格的特殊用法。

研究预言里的字源、惯用法。以及字的关系后,解经者就可以确信,自己是走在发现预言意义的正轨上。Anton Mickelsen所说,『将时间精力投入语文的研究,有如将金钱存入银行。资本增加,利息也跟着增加。』

三、以赛亚书六六23——举例

如果解经者解释预言,都忽略语文的研究,往往会导致错误的解经和歪曲的主张。以赛亚书六六23的解释,足以说明仓促解经和轻忽预言文体的危险。其经文为:

每迷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气的必来在我面前下拜。(赛六六23)

非字义的解经家,批评这段旧约预言经文——当按字面解释——在千禧年时期,地上的人将每个安息日到耶路撒冷。James Snowden不于置信地说:『按照字面,所有人每周要上耶路撒冷圣殿献祭!许多前千禧年派的人对此相应不理,但有些则放弃字面的意义。』

Charles Hodge同样论道:『反对前千禧年理论的另一项理由。是它的拥护者缺乏一致性...。他们自称是根据字义的原则解经...。但在解释地上万国每月,甚至每安息日要上耶路撒冷的预言时,都被迫放弃他们的字义解释。』

通常这段经文不照字面解释时,就会指控先知以赛亚是宗教狂热份子。正如T.K. Cheyne对先知的指责,『他无法放弃耶路撒冷在宗教上的优越感;...因此他们所描绘的就很希奇古怪。』

关于以赛亚书六六23,若仔细研究此预言的语文后,可能就不会发生问题了。看过希伯来原文的人,就能告诉我们,这段经文相当通俗,有其独特风味,很难译得恰到好处。希伯来原文可直译为:

在月朔中适当的月朔日,
在安息日中适当的安息日,
凡有血气的必来在我面前下拜。
此处实际上不可能确定,先知要传递的准确意义。

但是在(((( (((( ((((从一个安息日到另一个)子句中的 ( ,可能有二种意思。(1)时间的转换或连续——将看到千禧年的朝圣,每七天就有一次;(2)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同样用法在列王纪上八59(每日),和民数记廿八10看到,那里容许朝圣者可在任何适当的时候上去。

注释家Delitzsch认为后者较合理,他根据文法决定:『经文里强调变换而非连续的含意,藉着不加字尾的表达方式,经文所保留的是转变的含意,而非连续的含意。』

既然耶路撒冷将是千禧年时,基督在地上掌权的中心,成重圣洁、真诚的朝圣者,必然会在适当或应当去的时候前往那里。这些朝圣者(并不一定是每周),将由那些凡人所组成,他们在千禧年国土上生养众多。

问题来了,全世界这么多人口,怎么可能都去朝圣呢?但若在未来几年内,发展出超音速的交通工具,能载运数百的旅客,仅仅几个钟头就能环绕地球。当然在千禧年时,必定会发展出更有效的交通工具,以服务千禧年的居民。

甚至今天,世界有相当可观的人,川流不息地去麦加朝圣。读者文摘曾报导现今的这种情景:『以往,地上再没有一处地方,像这个躺卧在沙漠里的城市,那样地受人注意。......在五亿回教徒中(约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四),几乎每一天都有人从不同地方,前往麦加朝圣。』

因此,在解释一项预言(或使它灵意化)以前,必须要仔细确定,预言中每个字的用法和意义。


 2. 历史文化法的错误


一、历史研究的重要

圣经是用三种不同的语文写成一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横跨数百年,涵概了许多种的历史文化背景。摩西生长的时代,比最早的希腊哲人早一千年;而圣经的最后一位作者约翰,活在摩西后的一千五百年。

所以,吾人可以想见,圣经每页间的风俗、习惯、语文表达、地理和人物,并非静态的。解经者若想避免历史文化的错误,就不能在圣经的时代长廊中,漫不经心。

了解历史背景,有助于对借喻的解释。圣经所用的借喻,往往来自『圣地的自然特征,以色列的宗教组织,犹太人的历史,以及那些在圣经中占显著篇幅的各种人,他们日常的生活习俗。』熟悉圣经作者当时代的生活,是了解和解释圣经借喻的基础。

非字义解经家,通常不大注意经文里的历史因素。他们切望看到经文中更深的意义,而忽略了圣经的历史背景。Donald K. Campbell在他的评论中指出:『若圣经教师忽略历史的要素,事实上他就是在寓意解经,也就是在经文里寻找更深的意义。因为他感觉自然的历史意识有所不足或不够全备。』

二、一些含意和应用

我们不要推想,由于字义解经家坚持,解释要配合历史的考虑,以致认为圣经只适用于早期的读者和听众。这是自由派解经家错误的教训,他们利用历史的方法,抹煞了神的话对现今的适用性。因着误解Sitz im Leben(先知的生活背景),自由派人士把圣经实际的适用性,从历史的祭坛去掉。

解经中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看圣经写于当代的文化中。但归结的应用仍必须适用于我们的时代。例如,祭过偶像之物的问题,只能从新约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去解释。其原则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那些与圣经当时代历史情况有关的经文外,神的话大半包含一些没有时限、可直接应用于任何时代的教义和属灵真理。在这些经文中,不须耗费太多考虑在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再者,在解释预言性的经文时,应先了解先知所提到的是否是一个当代特殊的历史事件,或预言一些将来要发生的事,这是很好的原则。明显地,虽然圣经里有许多预言跟先知的时代有关,但也有许多是毫无关连的。启示的天使告诉但以理说:『我来要使你明白本国之民日后必遭遇的事,因为这异象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但十14)。此处天使传递给但以理的启示,是直接针对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与文化的考虑,就不会跟其它的预言一般重要。


 3. 以基督为中心


基督是一切历史和预言的中心人物和焦点。使徒彼得告诉哥尼流的家人,众先知都为耶稣作见证(徒十43)。天使告诉先知约翰说『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启十九10)。基督自己,在以马忤斯的路上,向两位门徒解释『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路廿四27)。所以在解释预言时,以基督为预言的中心,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基督是预言和历史的主题,解经者必须根据基督论来解释预言。

对某些解经家来说,基督为中心的概念,意即在基督里(和教会中)一切的预言和应许已终结了。正如 John Wilmot所论:『诸约、应许和预言的目标,在基督和他的教会里达成。』

这种观点只是片面的看法。基督为中心的正确概念,是考虑在历史和预言中,基督位格与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在预言里,基督不仅是受苦的弥赛亚和救主,也是再来到地上掌权的荣耀君王。虽然基督建立了教会,但他实现整个预言的工作仍在进行,并非基督第一次降临,或他二次降临,就道尽了预言的整个内容,预言中尚指出一个要求的世代(千禧年)。基督为中心的意义,是指在他的身上,预言和历史得以成就,他能使一切将来的事件,得以发生和实现。

拥护盟约神学的人,在解经时极力主张基督和十字架的中心性。他们从所谓恩典之约的整个架构,来看基督的中心性,此约是从亚当,一直延伸到末世,其主题为救赎。解释经文时,凡是不能套入『基督及其救赎』这主题的经文,都加以它灵意化,以配合这个主题。因此,将千禧年圣殿和新耶路撒冷的预言,都灵意解释为基督教会。

第十章我们会更详细讨论这一点。然而我们要注意,由于让基督与救赎的主题,涵概整个的预言和历史,盟约派神学家大大限制了以基督为中心的概念。基督的十字架拯救每个世代的人,基督的救赎从亘古延伸到永远。这是在圣经里神整个计划的一部份。神的计划也包括对天使和明亮之星(编按:即撒但),以色列民族,外邦人等。基督是这一切计划的中心人物和焦点。就神的计划而言,十字架并不是一个结束。使徒保罗对基督为中心的定义是『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弗一10)。


 4. 上下文


一、上下文的研究

有些解经家能让圣经证明一切事情。若我们漠视圣经的上下文时,这是可能的。基督受试探的时候,魔鬼蓄意不顾上下文地引用圣经。正如有人说,『经文若无上下文,就只是饰文』(A text without a context is only a pretext)

研究上下文,在预言的解释上,是必要的。解释时若充份考虑上下文,经文自会显明其真正的意义。预言不是一些杂乱零碎、互不相干的启示,而是在圣经上下文的衬托下,互相关连、和谐一致的。Patrick Fairbairn提到,圣经预言基本上是和谐的,他说:『预言的见证...是由许多环节串成的锁链,各环前后相连。因着引进一些新的事物,或一些真理的不同部份,会对过去的解释有即时的帮助,对未来也会有更相清楚的说明。』

在研究上下文中,解经者应当先研究紧接着经文的上下文。然后,他需要研究离这段经文较远的上下文。包括审查同卷书中平行的段落,同一位作者写的其他书卷,同一时代的经文,甚至整本圣经。

预言解释最难的一项工作,是使先知的著作取得和谐一致。许多时候这项工作比福音书的协调还要困难。然而,这件工作必须要作。解经者可以藉着上下文的研究,充满信心地踏出必要的第一步,使先知的话语和谐一致。


二、某些适当的例证

为说明预言解释中上下文的适当性,让我们看路加福音廿35-36基督说道:

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因为他们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样。既是复活的人,就为神的儿子。

这段经文(若草草读过不留意它的上下文)表示,当耶稣再来时,将不再有家庭生活,因那时每个人都像天使一般生存。但是,在圣经其馀的部份,若正常地按字面去读,就会发觉那时将有一群人,带着他们未复活的身体,进入千禧年国,成为千禧年国的居民,过着正常、幸福的家庭生活。

这种表面的矛盾,促使非字义派解经家,提出修辞上的问题:『我们的标准是什么?按字义解释旧约的预言,或接受基督末世论的教训?』

路加福音廿章的困扰,若能掌握耶稣用『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之词句限定他的话,甚至加上修饰语『是复活的人』,就不会产生那么大困扰。事实上,在同一句的经文中都可以找到前一句片语。

撒都该人问耶稣这问题,『当复活的时候,他是那一个的妻子呢?』(33节)。耶稣的答覆,必然涉及『那世界』复活的情况。耶稣解释说,那些配得那世界(国度),与从死里复活的人,将不婚嫁不生子,乃像天使一样(34-36节)。整个路加福音二十章的上下文,都是讲到复活的情况。根本没提到那世界未复活的居民。在别处经文也有讲到,千禧年国中家庭生活的启示。基督所加上的限定语(『与从死里复活的人...是复活的人』),暗示有些人他们不会复活和天使一样,但他们会照样进入国度的时代。

另一个例证,说明上下文研究的重要性,是马太福音廿四29-30,那里耶稣提出了与他再来有关的大灾难年代表。经文如下: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四29-30)这段经文读起来,好像可证明灾后派的理论。它说到当灾难『一过去』,基督要为圣徒降临。然而,经文离开了上下文就成了饰文。仔细看这段经文,正确的上下文是基督橄榄山谈话(太廿四)。这些话是当我们的主,为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民族哀哭时说的,因他们弃绝了他。所以整个情景与谈话的上下文,都跟以色列国有关;根本未提及教会。参照圣经其他的经文,可以协调一致的说,基督将在灾难前为教会降临;而本段经文及其上下文,则说明为以色列国,基督的再来将在灾难之后。


 5. 信仰的类比


『信仰类比』之原则,最初是由更正教改教家唤起基督徒的注意。这项原则是基于一个观点,即没有一个解经家,会比圣经的自我解释更高明。如同使徒保罗说道,『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林前二13,罗十二6)。以经解经之所以正确,是基于圣经不会自相矛盾的事实。

信仰类比的原则,应用于解经时,要求每个解释,必须跟圣经一贯的教训一致。针对特定的主题不容许有跟圣经一贯教训不一致的解释出现。解释圣经不是根据个别的经文,乃是根据圣经整体的要义。

James L. Boyer警告说:『预言性的经文,不能单独处理,及不顾其他的经文就迳自解释。我们总得把我们对预言的解释,跟整本圣经完整的教训比较,才能确保其准确性。神不会自相矛盾。』Arthur Pink补充说:『我们要求注释者...要不厌其烦地收集和比较所有要处理的章节,或对眼前即时的问题有确定的方向,以致他能获得圣灵完全的心意。』

信仰的类比,是圣经解释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前提,无此基本假设,解经者会发现自己跟圣经的神学系统互相矛盾,或者陷于极端的困惑中。有这项原则在心中,解经者会有信心地看出未来事件的溉要,并期盼相互有关的部份和谐一致。

John F. Walvoord论到预言真理的类比说:『整个预言的教义,应当作为解释细节的指引,预言的主要部份,远比细节来得清楚。研究相关的经文,经常可以解决困难的经文。』

信仰类比原则的一个具体例证,是有关基督将再来的预言,若无预言的类比,就不可能(撇开灵意解经)调和圣经预言有关基督再来时,不义的人将在审判中消灭(参考太十三30;帖后二8-12;启十九15),圣徒要『改变』(林前十五51),未得荣耀的人会生儿育女(参考太廿二30),也有预言讲到千禧年时的家庭生活,孩童和老年人,包括千年末了撒但所领导的反叛(参考启廿8)。有一段时期——七年大灾难期——让人出生或在教会被提后得救,这段期间是需要的,以便产生一贯人,带着凡人的身体进入千禧年。


 6. 认识渐进启示


一、渐进启示的定义

启示惭进的教义是指,神完全的启示是渐进的。逐渐的向人关启,并非一次就完成、定型。神以渐进的阶段和时期,向人启示他自己。甚至新约时代,基督仍告诉他的门徒,『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约十六12)。只有在新约最后一卷书启示录完成后,正式的启示终于以明确的警语结束——『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启廿二18)。

二、渐进启示的澄清

1.前述的启示——有些解经家相信,在启示的过程中,较早期得的启示,会被那些晚近的启示吸收和取代。他们说,旧约的启示,在新约之前,并且大部份被取代了,因此应当在新约的亮光中解释。

虽然神渐进地启示他自己和他对世代的计划,并且每件事不是一下子都显明,但这并不表示先前所给的启示已被取代或产生矛盾。渐进的启示有如一幅动人的景色,破晓时分阳光逐渐照耀其上。随着阳光的增强,部份的风景比其馀的更早显明。正因为部份的景色,比其馀的先展露,因此不是指那部份的景色就遭摒弃了。

或者神的启示也可以透过一出三幕的戏来看:

第一幕
背景:旧约
要点:产生希望。人物引进。搭好背景。

第二幕
背景:新约
要点:英雄来临。看见一些预言应验;其他的预言进一步澄清或补充;还有些被取代(不是摒弃)。未来最终的结局变得更确定。

第三幕
背景:国度和永世
要点:所有馀下的预言都应验了。

Charles Lee Feinberg的评论相当中肯:『神的灵足能信赖,他给我们的启示,是部步就班的,从不完全到完全,不用担心后来的部份会跟先前的矛盾。我们坚持主张,圣经可以照次序读,且按照正确的字义原则解释,而不用担心新约会将旧约所启示的废掉。』

2 未重复的启示——在神启示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一个先前给的启示,未再重复,较近的启示根本未提到它,这不是说先前的启示,未予重复,就产生矛盾或遭到摒弃。神的话永远安定在天。为着保留启示的有效性,而要求必须重复叙述,这是侮辱了圣经的真实与和谐。

 WilliamK. Harrison论道:『我们认为,神愿意他的百姓相信圣经里已经记载的事。所以,不需重复旧约里已清楚讲明的事实。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有权要求如此的重复。』

因此,旧约预言的未来地上国度,不需要在新约里全部重复,因为这个概念仍旧有效。新约对预言的国度赋与额外的细节(如它的期间),但不应该要求新约重复所有旧约已启示的事项。

一个有才干的编剧家,会以渐进的方式,发展其故事情节,较近的发展是建立在已经叙述过的事情上。只有在剧情需要时才重复。已经叙述过的情节都是有效的,除非另有说明。包含在新旧约里的启示,即遵照这项发展。

3 暂时性的启示——在旧约里,当然有些事是暂时性的(如献祭)、预表的(如会幕)、和初步的。这些事件在基督第一次来临时已被取代了。然而,不应把它们想成是矛盾或篡夺。

一切旧约里的事物都是初步的、暂时的和预表的,这是当代神学家普遍的信仰,他们认为旧约启示是『人辛苦攀登的低层阶梯,也是大部份会被取代的宗教层次。』许多非字义预言解经家,他们是保守主义者,也说出同样的事:『旧约与新约相互关连,不仅是预表和预表实体,也是......简陋的和更完全的启示。』

若以为新约中的每样事情都是决定性的和最高峰的,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有关敌基督、大灾难和未来国度的启示,往往是旧约比新约记载得更详细。甚至在新约的范畴里,保罗书信比雅各书,谈到更多有关靠恩得救的教训。

所以,对于预言的任何一方面,解经者不应该将他的研究,局限于圣经的一部份。他应当认为神话语的所有部份,都适于作预言的研究。

三、渐进的光照

讨论启示的渐进时,也必须考虑有关渐进光照的教义。神对人的启示,止于新约正典的结束。从此不再有新约启示。James L. Boyer说:『今天已没有启示者,启示神新的真理。神一切要说的话,已说在这本书里。所有的先知和今天所有的预言,都在这本书里。有些人解释此书中的预言以造就教会,但他们不是先知。』 随着神启示的完成,圣灵要作光照教会的工作,尤其是有关整本圣经正典。

正如所赐予的启示是渐进的,圣灵的光照也是渐进的——既在每个信徒的生命中,也在教会的历史里。基督应许赐下圣灵说『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十六13)。他必定不是说圣灵要把一切的事,在一次就全向一切信徒阐明,因为他随后加上这个解释,『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14节)。换句话说,神启示的光照,将在最能荣耀耶稣基督的方式下进行。

历代以来,当圣灵光照真道,教义经过深思熟虑和千锤百链,正统信仰遂得以保存,基督得到荣耀。John F. Walvoord追溯此光照的过程,说道:『有些证据显示,历代以来教会在主要的教义方都有进展,从初代教会的圣经学和本色神学开始,进到第四世纪以后的人论和罪论,以及改教时探讨的救恩论和教会论。大致说来,在前一世纪,末世论才真正登上舞台,成为学者研究和辩论的范围。』

再者,由于基督应许圣灵光照的工作,甚至涉及『将来的事』(约十六13),我们可以预期当教会时代接近末了,更多预言的事件将会显明,圣灵会赐下更多有关预言细节的亮光。在末世教会开预言研究之风前,似乎神允许在教会历史中,先详细讨论其他教义性的问题。

末世研究预言的兴趣大增,此一现象甚具意义。这点可部份解释灾前被提的原因一整个末世论结构上的逻辑最高点——现在不少的教会都如此强调。

现在正是解释灾前派的好时机,此一明确教义,直到最近才出现在历史中。如前所述,早期教会绝大部份是前千禧年派的。但前千禧年派必须加以推敲和进一步地系统化,灾前被提的教义才能被认可。早期教会根本没有机会推敲预言并予以系统化,直到亚历山太人士唤起教会推翻前千禧年派以前,都未开始。从那时起,经过中世纪,教会跟千禧年的这一关系,遭到攻击和嘲笑,灾前论的发展,当然就受到拦阻。

然后来到改教时期,更正教改教者对寓意解释者予以迎头痛击,在改教后期,迫不及待地带进前千禧年派的复苏,他们没有时间也不想去研究预言——何况去推敲它。马丁路德多年避开预言的教训不谈。加尔文拒绝写启示录的注释,他说『要研究预言,若不是去发现一个狂人,就会致他于疯狂的地步。』

改教家这种不情愿的心态是可以了解的,因为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因信称义、教会学的琢磨,都要求改教家全神贯注。既然末世论并非主要的问题,事实上改教家也避而不谈。更正教会继续采纳罗马天主教的无千禧年派,几乎是一成不变。当无千禧年派仍在流行,根本就不曾认真讨论灾前派。直到改教后期(托字义法之福)前千禧年派占优势后,不少教会才又认为主于灾前再来。

因此,渐进光照的教义承认,某些圣经启示在不同的教会历史时期,会更加明了。只因一项教义经过推敲并且系统化,或在后来的历史中再度出现,就认定它一定是错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Clarence Mason以现代的宣教为例,说明渐进的光照:『早期教会相当明显强调宣教,罗马帝国下的黑暗时期则失去了这点......改教家很少或根本未复兴宣教活动,有些甚至唱反调。今天,人人皆知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为现代宣教时代之父(1790)......难道因着强调宣教真理系最近的发展,就被当作是危险和错误吗?』


 7. 经文的唯一解释


我们已经看到,神愿意他的启示被人了解。了解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假设语言表达出的意义,是讲者或作者原先要表达的意义。否则,渗入混淆的意义,正常的传达即遭到破坏。根据了解的规则应用到圣经,就要求每段圣经在语言上只能有一个基本的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很可能使得了解更加困难。解经者必须每段经义只给一个解释。

一、单一解经

圣经原来的读者和听众,知道神的话要给他们信息。研究圣经中这种基本原始的意义,即称为解经。每段经文有一种解释(Single Exegesis)。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肯定了圣经单一意义的原则:『解经的无误规则是圣经本身,因此,若对经文真正和完全的意义(不是许多,而是一个)有疑问时,必须由其他讲得更清楚的经文来探讨和了解。』

二、多重解析

解经之后,解经者当根据解释,作实际和属灵的应用。这是所谓解析。解析是按字义解释,推论出属灵的真理、原则和概念。一段经文只应有一种解经或解释,但这种解释却可以有多方的应用或解析(Manifold Exposition)。

因此,诗篇一二二6『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正确的解释是,把它看成被掳犹太人为所爱慕的耶路撒冷城献上祷告。然而在基督徒生活中,可以多方地应用。

创世记十二3,神应许亚伯拉罕:『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此预言主要针对亚伯拉罕和他所寄居的国家。然而,这些古老的原则在应用时,我们不该忽略是指神赐福与那些善待选民(以色列)的人,

当使徒保罗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他讲的是应用。

著名圣诗圣经每一应许皆属我,如果我们没有忽略『属我』在解释和应用的区别,一定会更富意义。擅用圣经所有的应许,不顾其原意,是许多非字义解经家的方法。

三、例证:登山宝训

或许『单一解释,多重应用』的原则,在面对登山宝训(太五一七)的问题时,遭到极严重的考验。

许多解经家把登山宝训,看为直接且优先应用于今日的基督徒。要这样作,解经家需借重灵意解经法,因为在登山宝训中很明显发现,有些律法和规条不能直接应用于今日;否则会产生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后果。

转另一边脸,借贷不求追讨,这种种要求虽然在某些情况可应用,但要用在所有情况则大有困难。如Charles Ryrie论道:『若今天要遵守登山宝训的律法,就不能按照字义守,因为G. E. Ladd曾指出,若每个商人对借贷者都来者不拒,他就要破产了。这是每个解经家都会碰到的难题。若按字义,就不能用于今天;若用于今天,就不能是按字义解。』

再者,浏览一下登山宝训,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其中教会真理付之阙如。也没有题到基督为罪牺牲(约翰福音三章早已看到),因信得救,奉基督之名祷告,圣灵,甚至教会本身。这一切基要真理,是基督在早期事工所教导的(参考约十四13,26;太十六18-19等)。

假若基督这段长篇大论的教训,真是跟教会有关的话,那么他省略掉基本的教会真理,确实是非比寻常,当然,登山宝训内有些律例,会和书信中的平行,但这并不表示两者相等。十诫中除了一条外,多半在新约再度提到,但这不是说十诫和新约律例是同一的。

甚至非时代主义者Ladd 也承认,按正常情形看,登山宝训必定是描述将来的情况:『在登山宝训一再提到的国度,是将来尚未实现的。八福中的六福,都以未来为背景(太五4一9)。......在这些未来祝福的应许中,反映出一个未来、最终的世界秩序。......』

经过以上的考虑,可以对登山宝训作适当的结论,马太福音这段经文要完全毫无修饰地应验,只有在将来弥赛亚国度才有可能。此段经文主要应用在期待千禧年国度的以色列国。而不是在教会、也不应该如此应用。

把登山宝训完全而直接地应用于国度时期,并不表示跟今天的基督徒无关,不能有属灵的应用。登山宝训有极宝贵可行的属灵指引,可多方应用在基督徒身上。Ironside论道『凡有属灵思想的都明白,耶稣所阐述的国度原则,同样可用于承认基督主权的人身上。』举例来说,从金律和八福引申出原则和真理,可以很容易而且漂亮地应用在基督徒生活中。

再者,登山宝训中,耶稣讲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教训,这些都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超越时空限制。饥渴慕义的人总是得着饱足,虚心的人(非骄傲者)总在神眼前蒙福,清心的人必然得见神。

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登山宝训,是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一段经文只当有一种主要的解释,至于实际属灵的应用,则应当有多样性。


 8. 最单纯的选择


一、最单纯的选择规则

解经时,遇到两种似乎同样可取、同样含有美好意义的解释,一般原则是采用最不妨人听信的解释。正如Milton Terry主张:『最容易呈现给读者或听者的意义,一般来说,就是所要的意义。』

士师记十一章里,耶弗他轻率的许愿,解经家列出两种一样好的理由,解释耶弗他的女儿被献为燔祭,或在示罗的圣所终身为处女。双方的观点均甚有力,结果难分高下。在这种情形下,应将最单纯的选择规则派上用场。就是那弗他的女儿被献为燔祭。

但要注意,采取较单纯的选择,须先假设该选择有确实的根据。解经家绝不可为简化的缘故,采取单纯的选择。应该努力地把问题全盘研究,思想神话语在逻辑和本质上的和谐。考虑协调一致的事实后,再采纳容易接受的解释。

二、单纯化和末世论的体系

解经家采用非字义的末世论体系,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体系好像比较容易掌握。

1.后千禧年派——后千禧年派解经家Loraine Boettner承认,他喜好后千禧年派较单纯的结构,他说:『坦白说,我们不期盼像前千禧年派所提到的情形,我情愿死后直接进入天国。』

后千禧年派,确实是所有主要的末世论中,最单纯的体系。后千禧年派主张,只要基督教继续传遍全世界,世界就会越来越好。当世界基督徒的比例逐渐增加,千禧年就来到了。Boettner说『基督将回到真正基督化的世界』

保守的后千禧年派人士相信,藉着福音的广传和影响,就会带进国度。但是自由的后千禧年派人士则认为,教育、社会改革、立法、人类的奋斗,才能带进国度。一位自由的后千禧年派人士问道:『社会的弊病,是经由现今世界突如其来的毁灭而矫正呢?或者在漫长的岁月中,藉着不断奋斗渐进的过程,以确保永久根治呢?』不论后千禧年派人士的作法有何差异,但他们的体系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字,就是进步。事情会逐渐好转;基督再来时,世界不会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中结束。

但若根据圣经来看,后千禧年派的教义就要遭到谴责了,例如马太福音廿二14,路加福音十八8当代世界局势也把这种看法打入冷宫。世界那里是越来越好,简直是越来越糟。所以,不出意料之外,后千禧年派在二次大战后,福音派的神学已失去它的活力。

2.无千禧年派——无千禧年派的领导人物Floyd Hamilton叙述其末世论说,『基督再来时,死人都要复活,义人被提,恶人被火灭绝,开始大审判,紧接着是新天新地。』这种对未来极其简化的计策,只有藉灵意化才解得通。

Hamilton在其著作The Basis of Millennial Faith最后一页,讲到他的方法:『就是撇开所谓的千禧年,把两次复活并在一起,不同的审判合成一个,宣称基督降临要结束这个时代,并审判世界,我们除掉了一切困扰前千禧年派和后千禧年派的难题。』

这种避免涉及时间问题和预言的细节,鸵鸟式灵意解经法实在是预言解经家不屑一顾的。照正常的情形读预言,它会显得相当简单,可以理解(虽然涵义丰富)。但我们不该透过灵意化加以简化。John F Falvoord对无千禧年派有感而发地论道:『无千禧年派人士不需要召开预言的讨论会,以及经常传讲预言的主题。相形之下,只要抓住一个简单的公式——最后的复活、最后的审判、永恒的国度,这是相当容易的。』

3 灾后派——当人比较灾后派和灾前派的教义时,会发现前者较为简单。George Ladd赞成灾后派,他重申这项较单纯的选择原则:『在解释上有争论的问题时,作者宁愿采用较单纯的观点,作为基本的释经原则;而把证明的重担落在较复杂的解释上。』

的确,一旦人接受灾前经文的字义时(尤其是启示录),他立即要承担责任,协调数以百计的末世论预言细节;别奢想以灵意来解释掉很多细节。

然而在解释预言中,这是应尽的责任。解释预言细节,照字义解确实比照灵意,更容易解释并为人接受。启示录十六12,预言伯拉大河干涸,要为从东方来的众王预备道路。我们较容易接受伯拉大河暂时、神奇的干涸,并与末期的发展协调一致,胜过将它灵意化解为『后援失败,神秘的巴比伦自地上的多族多国兴起。』

灾前派与灾后派的选择,实际上不是在单纯与复杂间作一选择。基本上是愿不愿意接受预言的细节是和谐一致的。

注意耶稣如何描述大灾难:『......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太廿四21)。由旧约先知的经文,符类福音,和启示录六検耪拢家辉偾康髡馐肺耷袄目膳略帜选H说目嗄押蜕竦纳笈校耸倍伎涨熬蟮厍愕瓜吕础U夥笤帜训耐蓟鞘ゾ羰镜囊还嵴胬怼£

灾后派人士企图缓和大灾难的严重性,他们辩说,既然每一代的基督徒,必须经历某种程度的苦难和灾难,为何独有最后一代的基督徒,得以被提免除灾难?

然而,逻辑上的论点应该是,为何最后一代的基督徒,要忍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期?难道这不是说,已死的信徒比那些活着受大灾难打击的人更蒙恩?若灾后派是神命定的,那么最后一代的基督徒,会更有正当理由渴慕早进墓穴,迎接殡葬者。

三、单纯化的标准

我们必须注意,虽然很多时候是由解经家本人,选择不同的解释。但也有不少情形,不能根据现代解经家的观点选择,而是根据圣经原来的领受者(若是这其间有差异存在)。解经者要作选择时,该问问原来的读者有何领会。

举例来说,使徒行传十五章,使徒雅各在耶路撒冷会议上,提到阿摩司的预言。要解释这个预言,就必须问道,参加会议的人对雅各引用阿摩司的话,有何了解?

耶路撒冷会议决定,外邦基督徒该不该像进犹太教的人一样受割礼。其会议成员都是犹太信徒,有其独特的犹太背景,相当熟悉先知应许的国度特性。使徒雅各身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他站起来对议员们发表演说。

西门述说神当初怎样......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叫馀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使徒行传十五14-18)

雅各首先强调、西门(彼得)说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在教会中『没有分别』(9节),为进一步在会议上强调这项新约的教训,雅各指出这与国度时代所要发生的事相吻合(正如先知阿摩司所预言的),那时有犹太信徒,也有外邦信徒(参考16-17节)。雅各使用的词句『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这种引论方式,圣经从未用来指出实际的应验——证明他不是把阿摩司的预言,当作实际的应验来引用。

雅各引用阿摩司的预言,解说神未来计划的次序。雅各的论点是,既然在国度时代,有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就没有理由要让外邦人成为进犹太教的人。

正如Charles Zimmerman解释:『雅各引用时,未将预言当作直接与现在有关。他列出事件进展和继续进展的顺序。......彼得讲了一件事,他说「并不分他们我们」(徒十五9)。这跟阿摩司所预言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一致的。』

对现代的解经家而言,使徒行传十五章的这种解释,可能不代表最单纯的选择。然而,单纯的选择,取决于圣经最早的领受者,他们最可能接受的意义,而不是现代解经家的看法。我们回到基本的释经前提,解经者应该思想圣经人物的思想,活出他们的生活。

上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