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系列前面


  就凭空问我要写什么?有什么该写而又非写不可?我说不上来。但每次安坐在凌乱至无一寸净土的书桌前心灵便有安顿踏实的感觉。我喜欢用笔在捧读的书本上画线打圈,在废纸背面涂鸦整理思绪,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心随笔至,适意自在。上帝大概是公平的,祂给我一张结巴巴的嘴,说话绕圈半天仍不着边际,但又供应我一枝尚可抒情写意的原子笔。

  我爱读书与写字。一天倘若花上全部时间在教学及行政之上,那怕做的是再轰烈的事,也教我有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失落感。前人说一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我深切共鸣之。故此,不明白的人会奇怪我如何在一切正务庶务圣事俗事之上,尚有馀力读书写字,是否真个刻苦自励、好学不倦。知我者便了解:我只是在书桌前才寻回自己,而我正在努力寻回自己吧。

  我非常庆幸活在一个不乏思想冲激也不乏话题的时代里,更庆幸自己关注的东西在同时代的人中间找到共通的对话处。我喜欢在自说自话之余假装与“某些人”对话,喜欢你们就是“某些人”。是你们的存在及回应,教我肯定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小技细作仍算参与在这个时代中,仍算偿报上帝的恩情。

  早在一九九一《另一种信仰?》出版前便与基道出版社谈过有关出版独立系列的构想。但那时仍未能承诺每年出版两本书,也未知市场对这个构想的接受程度,政决定暂缓一阵待时机成熟才予落实。及至《凭谁意行?》出版后,得到相当不错的反应,才敢将这个系列呈现出来。

  这个系列是给我做思想整理的小园子。我认定任何神学研究均是为教会服务的。是教会赋予神学研究的资格,决定什么是该研究的话题,限制研究的幅度与向度,并且也最终审定一切研究成果是否合法、是否被认受。我希望自几的思想整理亦遵循以上的限定,即在教会里、为教会服务,也接受教会审定。我会将自己的思考及参照的理论用较浅白的文字阐述出来,除去被大堆神学词汇及冗赘的陈述模式层层裹住的神秘外衣,使原来并不复杂的神学思想能够为一般信徒所理解及欣赏,并且兑现在教会生活上。为此,每本书都各自独立单元,并尽可能在十万字以下。它们之间未必有鲜明的关系,但总有其内在的承上启下的脉络与线索。毕竟你不能期待我每年都来一个大变身。

  在此我要多谢基道出版社蔡桂球先生、张小鸣先生及一众编美同工在各方而的配合,没有他们在明处暗处的承担,这个小园地就无法营建出来。建道神学院提供给我读书写字的空间,许多至爱友人的提点激励,也是我心深铭谢的。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上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