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保罗的宣教事业


不论如何评价,保罗总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拔类出众不是因为他的容貌俊美,乃是他的智慧,知识,道德与属灵的品质。他能与旧约的伟人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以赛亚、但以理等比较。他对基督教的贡献,正如摩西对犹太教的贡献。二人都是不平凡的人物。二人都是受祖宗的信仰所栽培的。二人都出身于世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二人都是神预定拣选的。二人都会反抗神对他们终生的事奉。二人都是在言语与行为上大有能力的领袖。

神看保罗的品质是在当代所少有的。即使彼得、雅各与约翰也没有。他具有学者的思想,布道家的心肠,军队的规律,爱人的感情,先见的异象,改革家的热心,先知的忧伤大数人扫罗,蒙神的恩典,虽会一度为罪魁,后来成为最伟大的使徒保罗。

使徒行传一至十二章是由使徒的领袖彼得挡任主角,但从十三到廿八章则突然消失,而由保罗挡任主角。当我们谈到保罗时,必须记得他不是耶稣所拣选的十二使徒之一。他也不是早期教会唯一的宣教士。那么为什么路加在行传中这样显著地描述保罗呢?传培斯(George T.Purves)在其「使徒时代的基督教」一书一七四面中写道:「基督教在以保罗为首带领下的扩张是一极重要的事实。路加这种的写法,不是因为忽略其他的使徒,也不是因他是保罗的助手。路加所写的是因为保罗在罗马帝国各大城市建立了教会,这是教会主要的发展史。保罗的书信,却是他对基督教信仰完整体系的教训。在他的领导下,基督教不但有扩张的疆土,也有充实的内容」。

如果我们说,没有保罗大力的影响,基督教很难甩掉犹太教的衣钵而成为全球性的宗教,这不是过份的。



一、保罗的宣教策略

我们开始问问:保罗有宣教的策略么?有些说有,有些说没有。这多数要看对策略的定义是什么而决定。如果说策略是根据人的观察和经验而制定谨慎的,严密的,可执行的良好计划,那么保罗可说很少,甚至没有什么策略;但是,一切的宣教行动是顺服在圣灵的引导下,按着他的指示和管理有伸缩性地去执行宣教的使命,那么保罗是有策略的人。

我们今日的问题是:我们活在以人本为中心的时代。我们的观念是:如果主的工作没有经过好的教会机构,如委员会、会议、研究班、讲习班等讨论,议决,那就不能好好去完成宣教圣工。早期教会的行动很少根据人的智慧和专家策划,而多倚靠神的开始与带领。明显的,早期教会所成就的并不差。所以今日宣教事业运动的需要,除了具备教会机构的过程以外,乃是要同到早期教会所用的宣教方法。格林(Micheal Green)在洛桑世界宣教会议上指出:「你们可能批评我的文章太过注重早期教会的策略,你们的评论很正确。是的,早期教会没有什么策略。但当使徒顺服圣灵的引导,进入那敞开的门。而福音就这样地广布出去(见「让全地见他的声音」第一七四面。)

亚罗兰(Roland Allen)在其「宣教的方式:保罗的方式或我们的方式」一书第十面中写道:「保罗几乎不可能在其动身去宣教之前,就制定很慎密的计划,然后按其计划在某些城市建立一些教会」。

根据上文的简介,我们现在要讨论保罗的宣教策略:



(一)保持与母会有密切的联系

当保罗悔改的时候,他直接从主领受宣教的呼召,这个呼召是他在安提阿教会作教师时而由教会加以证实。圣灵指示教会要奉献巴拿巴和保罗去作他召他们去作的工作。教会为他们禁食祷告后就举行奉献礼,打发他们出去工作。

从事实上来看,保罗保持与母会的接触是非常的重要,他每次旅行布道回来时,都来到安提阿。路加谨慎地提醒读者,安提阿教会证实保罗与巴拿巴蒙神思典去完他所托付的工作,宣教的成功与教会的祷告是有密切的关系。当这两位宣教士同来时,他们召开会议,详细报告神怎样藉着他们完成在外邦人中工作,特别是神如何开外邦人信仰的门接受福音。这事之后,他们「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徒十28)。在停留期间,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作多年前所作教导圣经的工作。

如果我们能消除近代差会对宣教士在渡假所定每周末要在不同的支持教会作报告,并向他们致谢的习惯,是件好事。渡假应该是休息与恢复身心疲倦的时间。如果宣教士在渡假之年,要到处旅行劳顿,身心疲累,他们回到工场时仍然无精打彩。他在任何一个教会停留的不够久,这对教会或宣教士本身都无好处。

保罗也保持与耶路撒冷的教会接触。最少有二十年之久,耶路撒冷的教会,乃被认为是母会。十二使徒及许多原来的长老大多数还在那里。他们多数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如不与他们联络,实在是件冒昧的举动。

保罗看出与有影响力的教会保持联络的重要性,是极有智慧之举。最少他五次访问耶路撒冷,每次都与那里的领袖有所商议。这可以大大减少耶路撒冷教会与外邦支会之间的裂痕。最后一次他拜访耶路撒冷时,他是带着马其顿与亚该亚外邦各教会爱心的奉献。这些爱心的捐献除了在经济上帮助耶路撒冷比较贫穷的信徒之外;另一目的,就是表现外邦分会对母会的爱心。这也表现他在外邦人中宣教事业的成就。

稍后,当保罗要结束他在罗马帝国东部宣教事工时,他写信给罗马的教会,盼望他们能大力支持他到西班牙去的宣教事工(罗十五15-24)。他要开始帝国西部的宣教事业,需要在意大利有一个宣教根基地。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保罗写罗马书的宣教性质强过神学性质。他强调宣教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支援基地。



(二)联合四个省份的工作

任何一个宣教士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同时兼顾全面的事工。如果他勉为其难,结果是两败俱伤。保罗蒙召的原始使命是将福音带到「远远的外邦人那里去」(徒廿二21)。这「远远」是多远呢?米所波大米亚?埃及?印度?中国?非洲?明显的,他不可能走遍这些地区,所以在圣灵的带领下,他只集中他的力量在当时四个最著名和有盼望的省份:加拉太、亚细亚、马其顿和亚该亚。前二省在亚洲,后二省在欧洲。保罗的策略是与其跑遍天下,浪费精力时间,倒不如集中力量在较少的田地上耕耘,让他和其同工一起浇灌,使庄稼长大,有所收成(林前三6)。他宣教的目标不是广占土地,乃是建立教会。要完成建立教会大工,不单要撒种,更要收成庄稼。这比他白占广大地盘,而毫无收成更好。

保罗与路加在这里所提的是省份而不是城市。例如:在犹太、加利利和撒玛利亚的教会(徒九31),叙利亚和居利家的教会(徒十五23),马其顿和亚该亚的教会(林后九2)。很少有用城市来代表教会。

在保罗最后十二至十五年的宣教行动中,他用较少的时间在四个省份中去建立坚强,兴旺,自立的教会。所以在他将结束这期工作之前,他能写信给罗马的信徒说:「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好这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罗十五19-24)。

这一点是近代差会应该学习的。许多差会当局不是将三十位宣教士安置在一个国家中直到他们工作完成为止,乃是将他们分布在二、三十个国家中,结果、水远不能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本地教会。分散而不集中,华而不实。在日本有九十七个北美差会的代理处。其中有五十七个差会的宣教士不到十名。在董事会的报告上也放许好看,但实际上却是软弱无力的。我们可以广布同工,但他们很难作有深度和稳固的工作。保罗没有这种错误,他集中力量在四个主要的区域,建立稳固的工作。



(三)他集中在大城市工作

保罗拣选帝国的大城市为工作的地点,不是因为有好的享受和广大的群众,乃因为这是有策略性的地点,容易将福音之光普照四围地区。他从安提阿开始,他与巴拿巴用一年的时间教导门徒(徒十一26)。安提阿在宣教事工上,立刻成为重要策略性的中心。傅培斯(Purves)在其「使徒时代的基督教」一书第一O二面中写道:「安提阿在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与亚力山大城而列为第三大城。各不同的民族聚居该城,是东方与西文商业的交易中心。除了耶路撒冷之外,安提阿是最主要的信仰地区。得着这个城市,就容易将新的宗教带到四方八面去。它正处在巴勒斯坦之北端,也离耶路撒冷母会不远,可以常常与之联络。该城又是巴勒斯坦通往希腊与罗马世界的孔道。它实在是向帝国宣教的最理想基地」。保罗三次的宣教旅程都是沿着由政府保养良好的罗马大道。在这大道上有帝国主要的城市,他们都是罗马政府的行政与希腊文化的中心。其中有些城市是罗马的殖民地,如腓立此;有些是繁忙的商业中心,如帖撒罗尼迦。除了腓立比外,其他各城市都有不少的锋犹太居民。雅典是文化中心,以弗所是罗马帝国的宗教中心。

保罗并没有在罗马大道上的各城市布道,他只拣选那些对广布福音计划有重要性的城市。当他由腓立比前往帖撒罗尼迦时,他只经过暗妃波里与亚波罗尼亚(徒十七1)。他在各城市停留的时间也不同,有些只几个礼拜,有些城市却停留二、三年。

无疑的,以弗所城是保罗工作中最主要的城市。他不但是亚细亚省的首府,也是著名狄安娜神庙的所在地,是罗马帝国的宗教中心。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香客前来此城,商人也从游客大作一笔生意(徒十九25-27)。以弗所城既然这么重要,所以保罗停留三年之久(徒廿31),比居留任何城市都更久。他离开以弗所时,留下提摩太继任(提前一3)。亚居拉、百居拉和亚波罗都曾在以弗所工作(徒十八24-26)。后来,使徒约翰也在那里驻堂牧养。使徒行传中路加记录保罗的四篇讲章,其中一篇是与以弗所长老的告别辞(徒廿),这篇讲辞是满有宣教方法的价值。保罗起初用三个月的时间在会堂中教导人「辩论上帝国的事,劝化众人」(徒十九8)。当反对的群众抵挡他的时侯,他就离开会堂到推喇奴的学房,天天与要听的人辩论。

保罗在以弗所城工作的果效如何,我们可从路加的评论见其端倪「二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徒十九10)。使徒行传的这个评论是很重要的,这指出在战略性的中心保罗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影响。当路加说「一切住在亚西亚的,都听见主的道」,我们不要以为保罗只是撒种,而没有任何的收成。在启示录第二、三章中提出在亚西亚七个著名的教会。这些教会怎样建立,什么时侯建立,由谁建立的?我们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教会是保罗在那里辛苦三年所建立的。是否保罗在以弗所城时个别去拜访那些城市,或是他到那些城市作短期的访问?路加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不需要知道。很可能是保罗在该省各城作短暂的访问而建立教会。这种建议自然不能有何证据。

亚西亚的各教会是怎样建立的?有二个可能。保罗有不少来来去去的同工。其中有些可能与他一同住在以弗所。如果这是对的话,那么无疑的,他以首府为基地打发他们到附近的各城镇去布道。因为以弗所是第二大城,所以吸引不少的商人、公务员、士兵、和从周围各地来谋生的人。其中有不少是听过保罗在扒喇奴学房讲道的。当他们回去时,自然就带着福音回去。这样,教会就同时在全省各地建立。这是教会「繁殖计划」,而不是「加添计划」。

在保罗致歌罗西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线亮光。在以弗所以东九十里的歌罗西城,有一教会,提及以巴弗和推基古二们长老的名字。以巴弗是歌罗西人,也是歌罗西教会的创办人(西-7)。他成为保罗的同工,保罗自己并未到达歌罗西(西二1)。以巴弗一定是去过以弗所。所以这种说法并非臆测,而乃是有极大的可能。当以巴弗从以弗所回到歌罗西时,他建立教会。



(四)他以会堂为主要工作的场所。

虽然保罗蒙召为外邦的使徒(加二8),他也以此职位为荣(罗十一13),但他工作的原则「先是犹太人」(罗一16)。他每到一城,总先找会堂,只有腓立比城因为是罗马的殖民地,他找不到会堂,却找到一「祷告的地方」。他仍认定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加三29)。保罗每次进入会堂,就觉得那是他的家。他非常熟识会堂的敬拜礼仪次序。在会堂中,他发现有三等的人:犹太人,改变信仰的人和敬畏神的外邦人。这些人都已认识独一的真神。熟识旧约和盼望弥赛亚来临的人。

按着会堂的轨规,通常都邀请访问的拉比对会众讲些劝勉的话(徒十三15)。这就是说,无论保罗进那一个会堂,都有机会向那些在会堂中的群众作见证。他每次都善用那些机会。

当他被赶出会堂时,他就往别处去(徒十八7;十九9)。当他到另外一城时,他又是再进入会堂。反对保罗的人多数是来自会堂。然而,这却是将福音传遍罗马世界最好的方法。经常犹太人是反对他的,但那些改信犹太教和敬畏神的外邦人却有一部份接受他的信息。他书信的对象,多数是改信犹太教和敬畏神的外邦人的基督徒。我们很难说,第一世纪的基督教是藉会堂而传开的,但保罗却实在善用这独特的机会。



(五)他传福音给那些有回应的人

各人对福音的回应不一样。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三章撒种的比喻中已说明这种情形。该比喻中谈到四种不同的庄稼,四种庄稼的不同,不是因为播种人与种子的不同,乃是田地的不同。好土地有好收成;不好的土地其收成也不好。即使在好土地中其收成的比例也不同,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的只三十倍而已。

保罗很留意结果子。他留意受托的责任(林前九17),有一天要向上帝交账(林前三10一15),教会工人不但要忠心(林前四2),也要结果子(约十五2)。有些宣教士忠心但不结果于;有些宣教士结果子但不忠心。保罗却决定成为一个又结果子,又忠心的工人。

保罗在罗马帝国的各会堂传福音,他发现在每一会堂中分为二派:有些接受真理而跟从他;有些拒绝真理而反对他。跟从他的人多数是改信犹太教的,和敬畏神的外邦人。那些反对他的多数是犹太人。当保罗谈及以色列光荣的历史时,他们听从他。但当保罗证实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古代所应许的弥赛亚,他们就立刻打倒他。多次他的跟从者拯救他脱离暴徒之手,但有一次他被石头打,人以为他死了,便拖到城外去(徒十四19)。

这事件之后,保罗就采取果断的行动。当他与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他很放胆地说:「上帝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他引用以赛亚四十九章六节的话证实这事。在哥林多当犹太人抗拒、毁谤他的时候,他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徒十八6)。

保罗的这种决定,对他这种深爱同胞的人来说,实在是非常痛苦的事。他会说过:「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九2-3)。但传扬福音扩展神的国度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无论什么东西,即使是自己所爱的至亲骨肉,也不能拦阻他传福音给外邦人的负担。他相信各民族都当听见福音,所以他乐意传福音给他们。但如果他们硬心抗拒信息并逼迫福音的使者,那他就不能继续在他们中间传福音了。他就不得不转向其他能回应的民族中去传福音了。只有这样,他才能完成「使万民作主门徒」的使命。

这些原则常被近代宣教运动所忽略或否定。今日的宣教运动常常是对某一地区有负担,就注重在建筑上,机构上,经年累月积在那里作那毫无果效的工作,但是对其他庄稼熟了而缺少人才的工场,却置之不顾。我们缺少勇气放弃那无果效的工场,而前往那大有收成的场地。亚罗兰(Rolland Allen)在其「宣教的方法」一书第七五面这样评论说:「拒绝福音的可能性到处都有,保罗没有在那拒绝福音的地区停留多年。当他带领他们到决志的时机,他就由他们去决定。当听众拒绝他所传的福音,他也就弃绝他们。在这里我们要慎重考虑一个问题,当一地的人拒绝福音,是否还能好好地传扬福音?教导福音不是一种纯知识的教育,乃是一种有关道德的长进和回应的教育。如果我们停止传讲福,那么我们的教导,就是一种纯知识的教育」。



(六)他为那承认信仰的人施洗

第一世纪的宣教事工与第廿世纪的宣教事工有许多的不同。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洗礼。近代的差会多数要求那悔改相信者,有一时期的真道学习,只有那些明白若干所规定的教义,和在成圣上达到某种程度的「候选人」,才能接受洗礼。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社会的风俗与宗教的礼仪成为洗礼的拦阻。在印度的阶级制度;在中国的拜祖宗,在非洲的多妻等。多数差会规定,当素食者吃肉时,祖先牌位烧掉后,他们才被认为是真正悔改的人,这样才可受洗。

在新约早期的教会一个悔改的人,完全没有等候任何时间就领受洗礼。五旬节三千听彼得讲道的犹太人与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他们接受彼得的劝勉后,没有接受任何的习道班,立刻就受洗。那从异教背景而来的腓立比禁卒,他在侮改时就立刻受洗(徒十六33)。甚至他的全家,包括子女奴隶都立刻受洗。这不是说保罗在急求数字的增长而忽略了质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保罗书信,我们就会清楚知道保罗不是那样愚昧的人。不过在行传中,那只是记载保罗和使徒们怎样为那些悔改信耶稣为救主的人立刻施洗的事(徒八12;八36-38;九18)。

有一件事我们必须清楚的,在使徒传福音的时候,他们都是带着圣灵的能力传道,而立刻改造他们成为与世不同的人(林前二1-5;帖前一5)。只有圣灵的能力显现时,才能带领罪人出死入生(约五24),只有他的能力才会叫人重生(约三5-6;多三5)。保罗的事奉都是带着圣灵的能力(罗十五19),所以一个人悔改是真正的悔改。在这种情形下,新相信的人再回到旧人生活中的可能性就不大。保罗相信神「动了善工,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一6)。

在使徒时代的末期,教会就开始以教会的权力取代圣灵的能力,所以受洗候选人就要经过一段教导学习的时期,然后才受洗。



(七)他在一处停留足够的时间以建立一间教会

保罗与其他良善的宣教士一样,有二个目的:一个立刻的目的就是福音遍传世界;另一个最后的目的就是建立地方教会。十天的布道会不可能建立一个地方教会,所经保罗停留在一城市相当的时间以建立教会。

保罗在一城市居留的期限,多数是不信的犹太人起来反对他,赶逐他时,他才离开。如果没有这些的反对,保罗是会停留更久。为了避免无谓的困难和危险,他通常在一处停留二、三个月。但有一些城市如哥林多、以弗所,他就停留更久。除了雅典以外,他在离开前都留下一个坚强可以继续增长的教会。

保罗所建立的教会不但是自治、自立的教会,也是自传的教会。换句话说,他们是个有差传思想,关心普世传福音与保罗一样有宣教心志的教会。他们虽然不能与保罗一样往普世去传福音,但他们最少能把福音传遍那一个地区。在保罗早期的书信,他写给那受逼迫的差传青年教会,恭贺新信徒成为众信徒的模范:「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你们向上帝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帖前一8)。

保罗宣教的策略是够伟大的。他作了十五年的宣教事工后,他能说,「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罗十五19-24)。这里保罗是否说他在东罗马帝国的每一城市传了福音?明显的,保罗没有在每一城市传道,这不但不可能,也无必要。帝国东部的教会已够健全了,他就朝向帝国西部西班牙去传福音了。

在这事上,近代宣教士又没右效法保罗。我们建立教会都期望他们能自养,自治,自传。差会所注意的是自养,教会所强调的是自治。两者都忽略了自传。许多地区,虽然差会工作了百多年,但仍有庞大的地区还未传福音。换句话说,在建立宣教的教会上我们是失败了。



(八)善于起用他的同工

保罗不唱独脚戏,他不独来独往。他全心相信工作小组。
在他开始宣教事业之前,他已与巴拿巴在安提阿合伙作教导的工作。在第一次旅行宣教时,有巴拿巴与马可与他同工。当巴拿巴与马可离开他后,他拣选西拉为同工。在路司得他又带起提摩太为同工。在特罗亚路加又加入他的布道队。其他的同工如:所巴特、亚里达古、西公都、该犹、推基古、特罗非摩(徒廿4)。在他的书信中又提及其他的同工如:以巴弗提、底马、亚基布、百居拉、亚基拉、亚波罗、提多、推基古、和非比等。罗马书十六章他提廿七个名字,其中多数是他的同工。

在我们的想像里面,我们以为他的性格是刚强、孤立、满有活力、自满自足、能自己应付一切困难的人。其实不然。保罗乃是一个满有友谊、善与别人同工的人。当保罗到达雅典后,他差人去庇哩亚叫西拉和提摩太来与他同工(徒十七15)。当他打发提摩太从雅典回帖撒罗尼迦去的时候。他说「是独自等在雅典」(帖前三1)。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他说,「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弟兄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林后二12-13)。

保罗对待同工不是随心所欲运用独裁策略。他以一个有经验的工头运用他的策略(林前三10)。他衷心佩服旧约的宣示「五个人要追赶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赶一万人」(利廿六8)。他也记得耶稣差遣门徒时是二个二个地出去。在任何事上,保罗都认定信徒就是他的同工。在气质上,训练上,保罗都是个好的领袖。傅培斯在其「使徒时代的基督教」一书第一七七面中说:「保罗不是一位孤独的布道家,他乃是一位大布道队的指挥。他同工的增加率是随着他工作的进展率。」

在保罗的工作中,充分表现他「指挥官」的天才。在圣灵的引导下,他调动同工到需要的地方去。路加、提摩太与他同工一段长的时间,百居拉和亚基拉则只同工短期。其他的同工则时来时往。有些是因为自己的事务而去(林前十六17),有些是保罗打发他们去的(腓二23)。他们带教会的消息给保罗(帖前三6),有些带保罗的指示到教会去(西四7)。这样保罗才能多方运用自己的才干,在外邦人中提高他使徒的职能。在所有的同工中,提摩太与他同工最久,也最爱护他(提后四9;腓二19-23)。



(九)他凡事成为众人的祝福

在谈到福音的内容时,保罗是注重教义的稳固。信息是永不不能改变的,即使从天上来的使者也不能改变(加6-9)。但在其他的事上,他却非常有伸缩性。向犹太人,就作犹太人,向外邦人,就作外邦人,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得着人归向基督(林前九19-23)。

按照保罗的背景和所受的训练来说,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腓三5)。「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徒廿三6),「为他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一14)。这些在宗教上夸的历史,「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腓三是的,他将万事都当作有损的,因以认识主耶稣基督为至宝。从今以后,他的特权是:「把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邦人」(弗三8)。为完成这神圣崇高的呼召,他甘愿凡事都为了别人的好处。

在保罗时代教会分为二个营地:犹太的基督徒要保持犹太的文化;外邦人的基督要建立基督教的文化。为了消除这二个大集团之间的隔膜,教会在耶路撒冷召集会议,讨论如何决定外邦信徒的地位(徒十五章)。身为外邦使徒的保罗,也参与这次的论战。

犹太信徒所最热心的是受割礼的事(徒十五)。保罗的立场非常清楚:「原来在基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唯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他又说,「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唯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二28-29)。

对于保罗给提摩太行割礼(徒十六3)。而不替提多行割礼(加二3-4),当如何解释呢?其答案是为工作的好处。保罗知道不是每一个人对割礼都有这种温和的看法,但他也同情那些对割礼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成见。保罗打战的对象是世界,肉身和罪恶,而不是在基督里的弟兄。最少对他来说,割礼不是一个福音的基本要道。有人传福音是出于嫉妒分争,有的传基督,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且要加增保罗捆锁的苦楚。但无论如何,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他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一15-18)。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一章对福音的认识与腓比书第一章对传福音的态度并没有冲突。

在外邦教会中最大的问题是拜偶像,特别是祭偶像的食物(林前六章)。保罗知道偶像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对他毫无问题,但他也知道不是所有的信徒都有这种知识。所以他劝勉那些强壮的信徒要同情了解那些软弱的。他自己为了同情体贴软弱的弟兄,宁可不吃祭偶像的食物,「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林八13)。

是不是说保罗在同教徒区域传福音他就不吃猪肉,在印度教徒中传福音就不吃牛肉?其意义何在?今日有多少的宣教士能有这种的伸缩性?今日不少美国的宣教士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国家有义务为资木主义辩护,并实行自由贸易的制度,其实他们应当知道他们当与所要引导归主的当地人结联在一起。另有一些宣教士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式的生活就是神的国度。今日我们的宣教运动正面临着高度复杂的国际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及种族的问题的挑战。基督教的宣教士,尤其西方的宣教士应当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16),尽量避免对种族或异教的攻击。因为「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上帝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林前十32)。



二、保罗成功的事实

很少宣教士像保罗那样的成功。他的工作都是蒙神赐福的。到处都证实福音是神救人的大能。灵魂得救,信徒增加,教会建立,社会改观。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是正面的。有些人跟从他,有些人咬牙切齿将他甩出城外去。有一件事他感到自慰的就是无论何往,他都被人注意,他及其同工被称为是「翻天覆地」的人物(徒十七6)。

保罗在集体工作的事上,是个最干练的人物。他扮演得胜的角色(林前九26-27),也扮演持守的角色(林后五9-10)。他具有高尚的思想(腓四8),纯正的动机(林前十三1-3),尊崇的目标(腓一21)。对自己一无所求(帖前二5-9),但求样样为基督(腓一20)。在他看来,成功只有二件事:荣神(林前十31),益人(罗十五1-2)。他用一句话说明荣神益人的意义:「为上帝所喜悦,为人所称许」(罗十四18)。他相信工作会成功(林后二14)。他为成功祷告(罗一10),他盼望成功(罗十五29),他达到成功的日标(提后四6-8)。

保罗到底成就了什么?



(一)他深信自己的蒙召

在这殖民主义后期的时代,许多宣教士有地位迷失的危机。他们不大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如何在新的宣教工场中工作。保罗没有这个问题。他知道自己是使徒,也尽量完成他为使徒的职份。虽然有时他也是作家,传道人,教师,旅行家,组织者,织帐棚的,但这些都是证明他蒙召为使徒的职份。

他清楚知道自己是蒙召为使徒(罗一1;林前一1),这是「出于神的旨意」(林后一1;弗一1;西一1;提前一1,提后一1。他说,在母腹里就被分别出来为福音的执事(加一15)。当他悔改时,神就指示他是个「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主的名」(徒九15)。

他悔改后,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他先作使徒的,唯独往亚拉伯去,在那里灵修受主训练」(加一16-17)。

更特别的,是他蒙召为外邦的使徒(弗三7-8)。如果叫保罗拣选,他一定不作外邦人的使徒。因为他是那么地深爱自己的至亲骨肉(罗九1-5)。最少有一次神提醒他,命令他离开耶路撒冷,去完成在外邦人宣教的使命(徒廿二17-21)。

保罗从来没有忘记他与基督的关系。他是个囚犯,不是罗马帝国的囚犯,乃是基督的囚犯(弗三1)。罗马帝国可能重视他、归化他,或牺牲他,但他记得自己是基督的使者(弗六20)。他可能失去他的罗马公民权,但他永远不肯失去他使徒的身份。这使他远胜过仇敌,政治和宗教的力量。没有一样东西能减退他宣教的精神和迷糊他的异象。即使在罗马的监牢里,他仍然写道:「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因为我知道这事藉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胜。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显大。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一18-21)。

(二)他完全献身给神的旨意 许多人认为对神的旨意是可以避兔的,如果不能避免,那只好忍受。保罗却不是如此。他与他的主一样,认定神的旨意是高过一切,他说:「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来十7)。保罗与大卫一样,按他的旨意服事那一代的人(徒十三36)。

自从保罗第一次在往大马色的路上接受基督的主权起,直到他一生结满果子归主为止,他最关怀就是遵行神的旨意。他的一切计划都是朝向这个目标。他虽然很想去罗马,也为这祷告,但他仍然等候神的许可(罗一10)。当他受迫要离开以弗所的时候,他说,「上帝若许我,我还要同到你们这里」(徒十八21)。当他最后一次访问耶路撒冷时,他的朋友尽力劝他要逃避危险。「保罗既不听劝,我们便住了口,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廿一14)。有些解经家认为保罗的固执态度是错误,如果他听劝的话,他就可以避免坐监之苦。可是保罗在监狱书信中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腓一12)。所以没有人能说,他在耶路撒冷下监牢的事,是在神的旨意之外。

保罗身上的一根刺是件痛入肺腑的事。所以他会三次求主使这剌离开他。但当他发现这是神的旨意时,他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复庇我」(林后十二9)。如果保罗清楚这是神的旨意,他的思想中就不再发问题。



(三)他完全倚靠圣灵

保罗是一位杰出的天才,所以他常有倚靠白己才能的试探。他在雅典会否屈服于这种倚靠自己天才的试探?大概是有,所以当他写哥林多书信时,他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上帝的奥秘。因为我曾立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和他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林前二1-5)。

这能力是多方面的,如神的能力(罗一16),基督的能力(林后十二9) ,和圣灵的能力(罗十五19)。这不是三种的能力,乃是一种神圣的能力沟通信徒(罗八11),并结联信徒(罗十五18-19)。

圣灵就是生命的灵(罗八2),真理的灵(约十四17),能力的灵(徒一8)。由于这三重的功能,他是神所策略完全的救恩中所不可缺少的灵。圣灵是将神的生命赋予那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弗二1;罗八11)。圣灵将神的真理启示那思想被罪恶与撒但蒙闭的人(林前二11-15;林后四4)。圣灵是将神的能力浇灌给那献身事奉神的人(罗十五15-20)。离了圣灵的同在和能力,基督徒工人的一切劳苦都是徒然的。他最大的努力也必定失败。不是倚靠势力,也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万军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如果任何宣教士想要倚靠自己肉体的能力,而不倚靠圣灵的能力去生活、工作,这是极其冒昧的工作。保罗深深明白这真理。



(四)他勇敢陈明福音

如果今日的宣教士在陈明福音的时候,想到要面对异教主义、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混合主义、或普救论等问题时,他应当记得,第一世纪的保罗也面对同样许多的难题。

保罗的时代,世界分为三大集团: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保罗向这三集团的人都传过福音,他们都认为保罗的信息大有攻击性。犹太人要神迹,希腊人要智慧,罗马人要求权力。

当保罗传讲旧约时,他们洗耳恭听。但当他转话题论到拿撒勒的木匠耶稣就是他们的弥赛亚时,他们就用石头打他(徒十四19)。

希腊人是重理性的民族。他们喜爱哲学的辩论过于一切。他们认为文明郎智慧。思想比身体重要。当人死的时侯」思想就从人的身体(监牢)中被释放出来。所以他们对保罗所讲复活的真理不但不信,反加讥笑(徒十七32)。

罗马是当代最大的帝国。其城市、大道、图书馆、宫殿、闹技场都在象征帝国的伟大。我们可以想像他们对要相信那位犹太的犯人,被钉在罗马十字架上的弱者,为全世界的主宰和救主的反应是怎样的。

明显的,保罗有他的难题。但他从来没有在传扬福音的事上畏缩。他不管听众是谁——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或三种人都在一起,总是将神的救恩讲得全备。当然在这不同的集团中要建立相通的桥梁不是一件易事,他会深思熟虑过,通常他是由家族着手谈到福音,以后延续到外邦人。但他所传讲的真理没有完全被接受。

这是需要有信心和鼓励。保罗具备了这两项。他相信福音的真理(西一5),和能力(罗一16)。他相信圣灵的能力会帮助听众全心接受福音(约十六8)。

在鼓励方面:他的生活证实神的真实性,其他都是影儿。神,对保罗来说是完全真实的。他最关怀的是要上帝的心(加一10)。他宣告说,没有一件东西能叫他与神的爱隔绝(罗八39),或与基督的生命隔绝(腓一21-23)。他相信他应作的工作已完成了。所以生死对他都是一样的(腓一23)。如果有一天他被仇敌杀死。那是好得无比的。因为他却可回天家领受他的奖赏。



(五)他强调地方教会自治自立

保罗与我们对建立教会的方法是何等的不同。亚罗兰在其「宣教的方法」一书第八二面中写道,「在传福音上保罗与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处理悔改者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像他那样关怀悔改者,那么我们就可发现其成功的秘诀」。

我们对待悔改者的态度如何?亚罗兰在「宣教的方法」一书第一四三面又写道,「我们为悔改者作了一切的工作:教导他们,为他们施洗,牧养他们。管理他们的基金,安排他们的崇拜,为他们建礼拜堂,预备主日学教员。我们喂养他们,医治他们。我们训练他们,按立其中数位为牧师。我们为他们作了一切,而期待他们的感谢。我们替他们作了一切,但很少与他们一起工作。我们为他们完成了一切,盼望他们有一立足之地,我们只看他们为『小宝宝』,而从来没有看他们为『弟兄』」。

我们抓权太久,因此如有政治改变时,他们很难自立。今日不少差会与教会发生紧张状态,也是由此导致的。

保罗怎样对待他的信徒?每个地方教会都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所以各教会应当自立自治,而少受别人的管辖。要向外来一切的影响独立,单单倚靠圣灵。为了建立教会,保罗设立第一批长老。以后他们自己选立长老。从此,洗礼、圣餐、教导、训练、管教、经费等都由他们自己管理。

保罗没有撇下他的信徒为孤儿,乃将他们交给圣灵,圣灵知道如何照顾他们。当圣灵设立他们为第一批的长老之后(徒廿28),他没有撇弃他们。对以弗所的教会来说,保罗知道他离开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他们中间,攻击羊群,但他并没有延期动身。他只有将他们交托上帝,和他恩惠的道(徒廿32)。主对用自己的宝血购赎的教会,他知道如何保护他面对内外的仇敌的攻击。

对使徒保罗来说,圣灵不但是活着的,真实的,也是有位格有能力的。他拥有神一切的宝藏,正如圣父圣子一样。在五旬节他降临在教会之中,他是三位一体的神在教会事务方面的执行人。他要引导教会进入真理。他要加添力量给教会可以事奉见证。他要管理教会,教导教会,洁净教会,保护教会。保罗教导信徒要倚靠圣灵。如果他们学好这个功课,那就不需要倚靠任何人了。



(六)他处理钱财极有智慧

金钱成为近代宣教事工最基本的难题,大约没有别的难题比金钱叫宣教事工更受害。这难题如今犹在!

在耶稣及早期的教会的思想中,金钱似乎不成问题。耶稣和门徒都会付款买食物(约四8),犹大为十二使徒的司库(约十二6)。然而耶稣和他的门徒都不以金钱为最重要的事。耶稣警告说,不要把财宝埋在地里(太六19),一个人不能事奉玛门,又事奉神(太六24)。他又教导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十二15)。当他差遣十二门徒出去传福音,他说,「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太十9-10)。

使徒们顺从主的教导,有一次有人向使徒求救济时,彼得同答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三6)。彼得缺乏金钱,但并不拦阻他宣教事工,他所有的,是金钱买不到的。

保罗处理金钱有三个原则:(一)他亲手工作供应自己及同工的需要。(二)他希望他所建立的教会从起初就能自养。(三)他鼓励那些虽然贫穷的教会,供应有需要的人。

保罗身为使徒,实在有权要求其信徒供应他的需要。这是被公认为主耶稣所立的原则。「主也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林前九14)。在使徒之间也实行这原则(林前九1-7)。但保罗放弃这种权利,另立规则,「就是传福音的时侯,叫人不花钱得福音」(林前九18)。保罗提醒帖撒罗尼迦人,「他是昼夜作工,传上帝的福音给他们,免得叫他们一人受累」(帖前二9)。他也向以弗所的长老表白,「他未会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徒廿33)。

当时的罗马社会有一班巡回教师,是靠听众的奉献维持生活的,所以他们的教导是叫听众的耳朵发痒,好叫他们多得钱。但保罗就避免用叫化子养生的方式来传福音,这对传道人的名誉和福音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若有信徒表现基督爱心的奉献,他也接受。保罗写腓立比书时,他谢谢这些爱心的奉献。保罗感谢信徒的奉献,不是因为他个人在金钱上的需要,他所求的就是他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可归在他们身上(腓四17)。

更重要的是保罗建立实行自养的教会。圣经没有提到保罗送钱给教会。虽然当时有不少贫穷的信徒,但保罗教导他们自供自给(林后八12)。贫穷不成为灵命长进的拦阻。他们按自己的能力生活,支持本地的圣工,包括慈善事业。他们没有买地建屋,也没有机构辅助金。他们按当地的经济力量作每年的预算。

近代差会使用雇工制度,因此使宣教事工僵化。从西方来的宣教士有许多钱财,但常常没有智慧运用。他们购买昂贵的地产,建筑堂皇的房屋,但当地的教会无力保养。宣教士以外国基金雇用牧师、教师、传道人。这个制度建立后,几乎无法更改。只有少数由差会建立的教会能一半自供自给!

保罗不但教导外邦教会要自供自给,更重要的他劝勉他们为耶路撒冷贫穷的信徒作特别的奉献。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和他的同工多年这样奉献。这行动不单是为了慈善事业而已,其更高尚的目标是表现基督的爱,信徒的合一。无疑的,保罗盼望这些由贫穷信徒出于爱心的奉献,能够建立教会中犹太信徒与外邦信徒有坚固的关系。



(七)他生活的榜样

传信息者品格的重要性与其信息一样。基督教的工作有两方面:属神的与属人的。保罗深深明白此道。在帖撒罗尼迦书中他提到这两方面:属神的是圣灵的能力。属人方面就是传信息者的品格(包括西拉和提摩太)。保罗说,「我们传福音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帖前一5)。在第二章头十二节他描述三个人(保罗、西拉和提摩太)的为人如何「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上帝作见证」(帖前二10)。

保罗也提醒他们「你们领受真道,就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帖前一6)。这个次序非常重要,他们先效法保罗,后效法基督。保罗是基督仁爱活的榜样。藉着保罗,他们认识主,所以信徒大大羡慕他。近代的教授法指出教师的品格是何等重要。学生背弃教师,是因为不要接受他的教导。

保罗在其他的书信中,特别在哥林多后书,多次提醒他的信徒,他在他们中间生活时,是何等的忠实、谦让。他几乎破例地将自己的德行要全部传授给他们。无疑的,保罗的成就是那么可观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